close

 巴黎小廚房  

 

長棍麵包的誕生 Histoire

當我發現「Pain」(パン,麵包)不是來自英文的外來語,而是出自於法文時,感到相當意外。大概在10年前,日本將外皮酥脆、棒狀的麵包直接稱為「法國麵包」;近年來則因為麵包的外型及味道愈來愈接近原產地的緣故,長棍麵包的名稱才逐漸普及。Baguette在法文字典裡釋義為「250克的棒狀麵包」,連重量都清楚記載,真令人佩服。而重量與寬度減半,細長型的麵包則是「Ficelle」 -繩子之意。

 

更令人驚訝的是,長棍麵包誕生於一九二零至三零年代,歷史並不悠久。或許試考量製作便利的關係,為了讓麵糰可在窯爐大量烘烤,因而外型呈細長型。在此之前很長的一段期間,麵包店都是將圓形麵包切割分售。

 

昔日的鄉村飲食慣以厚片麵包和湯為主食  ,以前的人吃很多麵包,以靠麵包的能量維持勞動力。長棍麵包剛誕生的時候,每人每天麵包的平均消費量為500公克,等於兩條長棍麵包。七零年代為200公克,一條左右;八零年代後減少至60公克,約四分之一條。不過應該不會再少於這個數字,因為長棍麵包是法國人的最愛。

 

巴黎小廚房 第二十頁 ISBN 978-986-173-412-5 (麥田出版)

<長大靠吃飯,長智慧靠閱讀>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lody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